|
立即注册,与更多好友畅游大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a, X+ x6 P$ q4 u
告诉你谁在反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 d, `7 f7 n( V6 e8 L . y( N g8 h. s# h2 k
大坝规划多年受挫 反建阵营奉命调研
' V& X0 h1 y" u' E) w4 b0 p5 j# U9 }* F$ [+ _
枯水现状是推进者的说辞,死水后果却是反对者的担忧。建与不建其实就是一场利益角力。
# X* K+ `5 h7 @; _, [院士被招安?& n# L% m* `: X3 v: q; k7 Q. R8 K
与很多签字仪式不一样,南昌滨江酒店6号楼的会场氛围有些尴尬。
1 c$ |3 G9 F( `: m1月19日下午,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院士悉数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专家聘任仪式。
5 s3 L# i- A9 N. O" A- W4 I掌声中,曹文宣走上前台,与江西省农业厅签订了《鄱阳湖水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其水利枢纽对水生动物影响与对策》课题合作协议。之后,李文华、刘兴土、韩其为、王浩等院士分别从江西省有关领导手中接过一本红彤彤的聘书。按照会议说法,他们分别将对课题领衔研究。
) i* Z7 e: X$ S) A) s/ s会后有人议论,难道这些院士被招安了?因为,四个月前他们还是该项工程的主要反对者,现在怎么和江西一起“搭台唱戏”?
) L: U! T: |8 Q/ c! c4 d1 _2 t著名水生生物研究专家曹文宣早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面访时曾说,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旦上马,将阻断长江江豚及洄游性水生动物与长江联系,对稀有动物保护产生重大影响,危及渔业基因库安全,“那时,鄱阳湖夏天是一湖清水,到冬天可能就是一湖死水。”
! G( R2 U! L: C/ k% b0 W! @一时间,江西成为众矢之的。有网友说:“这些罪人毁的已不是长江的生态,它们要毁掉长江,毁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U$ y. w9 o3 g! m; }; j
面对各方谴责,和曹文宣一起出席签字仪式的李文华院士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没有被招安,也不担心江西省给我们任何压力,之所以接受聘任,是因为国家任务来了,我们将本着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综合考虑,研究该工程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做。”
) {: R; N7 Y2 C0 v# _. Z! w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湖池,天鹅在晨曦中戏水,大雁在欢歌,白鹤、白琵鹭翩翩起舞…… 图/CFP
8 h+ u7 B& ?9 J' p; {. g不死水,便枯水
" A' m; L/ g1 y+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仅有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 @2 ~9 X+ K- \( a& @2 u: e
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高洪水位时容积居全国各淡水湖之首。如果加上已被人工控制的鄱阳湖诸多湖汊,容积相当于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的库容。另外,鄱阳湖汇聚了江西版图97%以上区域的水系,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广袤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肺”,也是唯一代表中国入选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淡水湖。+ G6 b0 L; Z$ E
让江西引以为豪的不仅如此。鄱阳湖是东亚地区为数不多的重要的生物通道。这里的浅水域和沼泽强烈吸引着白鹤和其他候鸟,在这里蹚着水伺机用喙戳鱼,简直是天堂一般的生活。; Q+ A' I' F# Y- P
每年冬季,全球几乎所有的濒危动物白鹤跋山涉水,从西伯利亚飞来,在鄱阳湖过冬。另外,东方白鹳、白额雁、鸿雁、大天鹅和白枕鹤的大部种群也把这里当做了越冬生存的另一个家。9 T; \3 H R: _, ]: D3 S& W0 ~
但1997年,绿肺已被横过一刀:一座横跨鄱阳湖的大桥建成。中科院水生所豚类专家郝玉江说,从那时起,鄱阳湖水文水境已起变化,一些早出晚归的江豚因湖口中桥墩的干扰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枯水一线,洪水一片”是鄱阳湖素有天象。然而,现实中的鄱阳湖正遭遇着一年比一年严重的枯水困境。& g" x( t* D9 O
据鄱阳湖水文分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12日,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导致鄱阳湖比正常年份提前约40天进入枯水期。个别枯水年份,最低水位提前了至少100天。: |% S: E0 O5 j1 A; S) D
尤其三峡大坝高程蓄水后,鄱阳湖、洞庭湖枯水期来得更早更长。还是去年10月,洞庭湖遭遇了建国六十年来最严重的水危机,难觅昔日浩瀚无际的湖光美景,超低水位导致渔民无鱼可捕,生计陷入困境。之后,经三峡水库泄洪得以缓解。“如果再不对枯水期实施人工干预,若干年后,鄱阳湖将自然消失。”还在江西省科学院担任研究员的谭晦如曾对媒体这样担忧。) C0 u; d4 S4 M3 z7 p& A
而这一人工干预,和中国几乎所有江河水的遭遇一样,最终体现为恢弘的拦水大坝,是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 L- f8 Z' U( u反坝声惊动国务院
- l$ o5 T1 h& m鄱阳湖的现实困境貌似不可避免,不枯水,便死水。
& e; W) l1 V1 X* |* l6 ?( A( n但看起来,这似乎并没有软化反坝者的坚强之心。
" g+ L9 B3 A, u! b. D' T3 \7 m( s% P( M2009年的一天,得知鄱阳湖建坝可能上马的消息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和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15名院士学者在京开了一个紧急碰头会,形成了一份“关于江西省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情况的反映和建议”。
1 [+ g/ h& J& n* K+ k# y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工程一旦运行不仅将影响下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供水安全,而且必然延长鄱阳湖换水周期,降低其自净能力,从而导致已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的水质更趋恶化,难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 F0 k2 q3 S3 s& R) `曹文宣院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大家认为该工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长江流域历史发展规律,与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现代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不宜立即决策,应该单独论证。7 l5 g0 R& [7 l9 m( I/ Y! |2 f
会后,包括他在内15名参会的院士学者在建议书上签名,并上送国务院。; L( J- i+ Q( T9 L
江西省获悉后,当即派人进京说明情况,承诺不在湖中建坝,也不发电,并立即着手修编规划。该省一水利官员还说,他们可以把湿地迁地保护。2 q6 z1 G1 c# \- P3 O
在场的曹文宣院士听后颇为生气,他半开玩笑的说,如果要把湿地迁地保护的话,那你们一定要在原湿地上空竖一块大大的告示牌,告诉白鹤、白鹳们,你们搬家了,你们该去哪里找新家。- k" D1 z' t3 `7 |( P
作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鄱阳湖建坝建闸一直引人关注。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获批,并不意味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也获批准,也能马上开工建设。# N, O% Q+ @( s: ^
又一场熟悉的大坝角力才刚刚开始。
6 D/ X) F" T) W+ }) {2 ]) d T
5 }2 i9 G* l* S* Z% Y5 _江西省的妥协
& i6 R' t( W" j( p$ G$ B8 [# e在鄱阳湖建坝,其设想早有历史。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就计划拦坝蓄水,抬高水位,打通赣粤运河,后因经费问题未能实施。# L1 Y. A5 p5 a7 g3 ?8 T: D# _ z
(不会建完后又建赣粤运河吧?): s$ o9 ?6 k; a; _ I! Z, D
上世纪七八十年,江西省再起动议,又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而搁浅。拦湖建坝,蓄水发电,航运旅游,是几代江西领导人的梦想。4 {6 t$ M4 f# `: d1 ~& k! @& L; W/ d" j; }
到2005年前后,江西省仍没有放弃“调枯控洪”的设计规划,甚至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叫做“控湖工程”。
; w/ p; R9 a8 h m* A7 f% L江西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魏文杰记得,有一回,长江水委领导得知控湖规划后当即表态,“想控洪,免谈”。去水利部的结果更意外,“该项目不仅不可行,还缺乏规划依据。”# e: ?' s% j6 X
后来,江西省频频进京寻求专家支持。一次面谈中,江西省一水利系统官员的回答令曹文旭院士大跌眼镜,“全国到处可以建坝,为什么就江西省不能建?如果我们真的建成了,到时候下游要水,就得拿钱来。”(我们江西人说话太直了,够牛)# j! w. s$ g4 J+ y( b; R
“长江之水就是你江西的吗?”反问后,曹文宣慢慢才明白,除了枯水期应急之策外,建坝可能还是一些省份官员“抢水夺利”的新途经。
8 i8 H3 v2 D; Y x% i, J% B1 c9 F1 ~不过,江西始终未能如愿。多次遭挫后,他们于2009年上半年转变了思路:调枯不调洪,将坝改为闸,汛期行洪,枯水前落闸蓄水。9 f0 x( ]7 ~" R5 D( z, H9 M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振鹏是新思路的最早倡导者。1月20日下午,他在办公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鄱阳湖新的枯水调控工程就是基于低矮滚水坝原理,调枯不调洪,改用闸门控制,可以使洪水期更接近天然状态,枯水期能够灵活运用,实现适应性管理。“据我了解,此方案已得到有关专家的大致认可。”
5 u% S6 a8 l- T* J$ J. Z" b7 S为建闸铺路8 \. r+ \+ L# |3 w
未来,鄱阳湖中或真将竖起一道闸。8 A7 h! J7 o: o" N6 ]) `2 U! e/ A
这究竟是一道怎样的拦湖大闸?据江西省的最早规划显示,该闸建于鄱阳湖湖面最窄处,也就是星子县的屏峰山与长岭之间,长约2.8公里,混凝土结构。
" a( L- x* V) R9 U. P建闸提倡者之一胡振鹏说,按照现有技术,能对未来的坝闸进行适应性管理,以期达到与自然情况基本类似的水流水文状态,从而不影响鄱阳湖水环境。
: ~* S1 q; c% X B$ c! c! p但即便妥协如此,恐怕依旧不能轻松过关。2008年江西省政府就此专门开会并制订了时间表,计划工程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开工。现在,众多强烈的反对声将很可能令计划被迫推迟。
" T+ X4 Y/ L }* C* S. G9 E# F反对者之一的国际鹤类基金会苏立英博士说,“听到鄱阳湖要建坝的消息,我几天睡不好觉”。之后,她所在的基金会先后拟出了两份紧急报告递交给中国有关方面。
6 ^+ h7 o% d7 ~7 p7 L& G+ V& u2009年3月,拉姆萨尔公约秘书处曾写信给外交部长杨洁篪提醒,公约缔约国必须“维护所有拉姆萨尔指定拉保护区的生态特性。”3 E' A& o/ A! j, }: z( B% }
之后,15名院士专家学者致信温家宝说,无论建坝建闸,水域覆盖面积的显著变化将引发湿地植被的根本变化,进而影响濒危白鹤等鸟类的食物链及栖息地环境。
c/ d2 ^$ L- _更重要的提醒是,“必须从流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难以人为控制的江湖关系。”同时,研究该工程的替代方案,通过优化三峡工程的调度方案,解决枯水期鄱阳湖地区用水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5 w9 G5 T% D3 r. t据了解,温家宝总理在联名书上作重要批示后,鄱阳湖枯水调控工程就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中被分离出来,单独论证。(本来这次可以一起通过的)
0 l! J, L6 R, {7 y2 s6 Q为了寻求支持,江西省多处用力。曹文宣说,他两次接到江西有关方面的电话,邀请他去当地作进一步评审、指导,均被他婉拒。中科院水生所的王丁也表示,他也曾接到相关方面的邀请,不过并未前行。, Q& O) B) r# o. W& o5 A
但最新的耐人寻味的事实是,本月19日,包括曹文宣在内诸多曾持反对意见的院士被奉为座上宾,受聘于江西力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研究专家。“假如研究结论是否定的,该工程何去何从?”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胡振鹏说,如果研究最终结论“建闸弊大于利”,那么江西省还得尊重专家的科学意见,鄱阳湖水利枢纽也可能就此搁浅。2 p$ t t" Z) i, Z- W
但胡振鹏强调,据其研究,坝改闸后,只要科学确定枯水期水位控制和闸门运行方式,对湿地、候鸟、泥沙、水质等可以不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只是洄游鱼类(包括长江江豚)如何过闸,还需进一步论证,这也是最大的问题。”7 j" d" L3 B ]/ }4 e
不过,他最后补充说,江西省最终的目标还是想建这项工程,关键是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 |
|